9 月起社保新规实施:社保缴纳不得 “自愿放弃”

2025 年 9 月 1 日起,多项社保新规将正式落地实施。从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社保缴纳的强制性,到养老金 “双上涨”、延迟退休政策细化,再到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扩大,一系列调整既强化了制度刚性,又彰显了民生温度,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向 “更公平、更可靠、更可持续” 迈出关键一步。​

9 月起社保新规实施:社保缴纳不得 “自愿放弃”插图

法律红线划清:社保缴纳不得 “自愿放弃”​

此次新规中,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(二)》明确: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,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,法院将依法支持。这一解释彻底终结了 “自愿放弃社保换高薪” 的灰色操作。​

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,2024 年其与员工签订 “自愿不缴社保协议”,员工离职后提起诉讼,企业不仅需补缴 3 年社保,还需支付 5 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,合计损失超 12 万元。“社保缴纳不是选择题,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责任。” 人社部法规司负责人指出,新规实施后,企业违法成本显著提升,拒不参保可能面临补缴、罚款及信用惩戒的多重约束。​

与此同时,社保缴费基数的上调同步落地。以湖南省为例,2025 年社保缴费基准值暂定为 7180 元 / 月,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下限较 2024 年提高 15%。月薪 8000 元的职工,每月个人缴费将从 528 元增至 624 元,但退休后月养老金预计增加 75 元。“短期收入减少是为长期保障‘蓄水’。”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专家表示,基数上调虽带来即期压力,但能提升未来养老金替代率,缴费 30 年的职工终身受益额将增加 27 万元以上。​

民生福祉扩容:从养老到医疗的全方位升级​

养老金连续 20 年上调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礼包。2025 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约 3%,人均每月增加 110 元,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同步提升,3 亿多退休人员直接受益。调整采用 “定额 + 挂钩 + 倾斜” 模式:每人每月定额增加 40 元,缴费每满 1 年增发 1.5 元,70 岁以上高龄老人额外补贴 50-100 元。​

延迟退休政策则迈出实质性步伐。新规明确:男性退休年龄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,女性职工分两类调整,原 50 岁退休的每 2 个月延迟 1 个月,原 55 岁退休的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。同时引入弹性机制,职工可提前 3 年或延后 3 年退休。“这不是简单的‘延后退休’,而是根据人口寿命和就业需求的动态调整。”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解释,特殊工种从业者仍可按规定提前退休,保障了制度灵活性。​

医保领域的变化同样暖心。91 种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,涵盖肺癌、糖尿病等常见病及罕见病治疗药物,平均降价 54%,其中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年费用从 70 万元降至 12 万元。孝感、扬州等地还将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扩大至兄弟姐妹、祖父母等近亲属,职工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绑定 6 名亲属,用个人账户余额支付家人的就医购药费用。​

制度韧性增强:多层次保障体系成型​

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落地填补了保障短板。参保人每年缴纳上限 12000 元,投资收益免税,退休后按 3% 税率领取。“这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。” 银行业人士测算,30 岁开始每年缴费 1.2 万元,60 岁退休时本息可超 60 万元,月领金额约 3000 元。目前全国已有 2300 万人开通账户,年轻群体参保率达 17%。​

针对特殊群体的保障网也更严密。病残津贴政策明确: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参保人,可在退休前申请按月领取津贴,标准根据年龄和缴费年限确定,且随养老金上调同步增长。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,河南等地将灵活就业人员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参保范围,失业金标准提至最低工资的 90%,大龄失业人员参保还可获基金补贴。​

“社保新规既守住了‘底线’,又搭好了‘阶梯’。” 业内专家指出,从法律强制性到待遇普惠性,从基础保障到多元补充,9 月实施的新政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公众可通过 “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” 查询细则,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。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地,社会保障正从 “保基本” 向 “促发展” 跨越,为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筑牢根基。​

相关文章